高龄重症肺炎患者成功脱机:多学科协作与早期康复的实践
发布时间:2025/8/7 10:40:32

85岁张爷爷(化名)因重症肺炎导致呼吸衰竭、昏迷入院,同时合并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COPD GOLD4级)、冠心病、严重营养不良(血清白蛋白<25g/L)等多重基础疾病,APACHE-II评分为39分,病情危重。

面对高龄、多脏器衰竭的复杂情况,我院打破学科壁垒,将康复理念前移并深度融入急性救治全程,呼吸、康复、营养、护理多学科紧密协作:

1.呼吸支持与早期康复同步:紧急气管插管后,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。在患者生命体征初步稳定后,立即介入床旁呼吸肌力训练与体位管理。经过7天有创机械通气后成功脱机,并顺利衔接10天无创呼吸机支持,最终平稳过渡至普通鼻导管吸氧。

2.循环营养强支撑:精准调控循环,定制高蛋白营养方案(静脉+肠内联合),快速纠正严重营养不良,为身体修复和功能训练提供坚实能量基础。

3.精细护理预防并发症:严格执行人工气道集束化管理、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,有效避免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(VAP)和皮肤损伤。

▲支气管镜前后对比

在多学科团队的协作下,患者病情显著改善:成功脱离呼吸机支持并拔管,氧合状况明显好转(动脉血氧分压从37mmHg上升至92mmHg);意识恢复,可进行简单交流;循环及营养指标稳定。

案例核心临床要点

早期康复介入时机:急性治疗阶段启动呼吸肌训练,是加速脱机的关键因素。

多学科协作效能:医生、护士、呼吸治疗师、康复治疗师的高效配合,保障了治疗环节衔接。

动态化精细管理:基于实时监测,对呼吸支持、脱机时机及康复强度进行个体化调整。

患者体验与沟通:技术救治中关注舒适度,并与家属保持密切沟通。

本例高龄重症患者的成功救治表明,将早期康复融入急性治疗、依托多学科团队协作的模式,能为复杂危重病例创造转机。尤其对于基础疾病多、脏器功能差的高龄患者,在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的同时,尽早启动功能维护与训练,可有效提升脱机成功率并改善康复进程。